9月复盘

9月复盘(10.1)

本月关键词:并行

卷首语

约翰霍普金斯

Veritas vos liberabit.

知识使人自由!

——JHU约翰·霍普金斯校训

本月副本完成情况

1 学习工作副本

课程

两门专业课都很轻松,刷刷题,写写实验报告。一门专选划水,另外一门有点硬,但也还算感兴趣所以体验还不错,实验题很难,每次估计都做不对多少,要之后的课程内容讲到才大概理解要怎么做,但是上课老是慢实验一步,不过看学长写的好像也错的很离谱就是了。算法很顶,关键老提考试和提问加分让我体验很不佳,人太多根本抢不到。课外加分做个棋盘覆盖的可视化,直接上游戏引擎,别的我也不会。一周上课时间其实不长,但是周一周二满课上下来会很累,最多再去跑跑步,完全没精力做其他事情了。等到周三或者周末一般有时间写一写小项目的代码,把双创那个learnmap的nlp项目交接了,之后有需要再完善吧。

专业学习

看了《CS:APP》的网络编程和链接两章(英文版没看完),英语不是很吃力,就是花的时间太少了,每天早上起不来,六点半都觉得起晚了有点赶。

重启TensorFlow和pytorch的学习,使用Keras搭建网络模型训练,在learnmap那个项目里正好也练习一下,因为至今没有可以正式测试的数据,下载了《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txt充当文本数据,以是否为开头句为正负标签,用word2vec求词向量平均表示句子,先用简单的svm去分类判断是否是每段开头,效果不理想,发现句子长度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feature,估计是因为句子长短不一,不像文本分类基本上都在一个数量级可以忽略长度这个参数。加进去之后在测试集上效果更好了,不过因为数据太少实在不好评价模型,也不好评价数据划分,在请教老师之后不再考虑使用复杂的方法,用神经网络效果也不一定好,我们的任务场景是一篇不长的演讲稿,因果关系不靠谱,就直接自底向上做关键句的分析简单一点,老师的意思是一句句比较相似度或者聚类,然后生成一个树,然后再向上去合并就可以了。我大概花了一个周末下午加晚上用textrank找关键句,然后以关键句为划分成更多小段,想在小段文本上调用相同的方法去抽取关键句或关键词挂在上一级关键句下作为下一个层次,这样就能够将脑图画出来。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在数据结构上有点想太多,实现上有不小干扰,逻辑结构就是树肯定没问题,关键是存储结构,而且还想用分治的思想,给算法实现又带来很多麻烦。所以最后直接手动多实现两层看看结果再说,递归出口什么的都先放一边,最后打算采用网络分级的思想,用1234这种简单的level去表示嵌套关系,省的用什么多叉树,算法里实现起来也不方便,直接跳过这部分,使用dataframe很方便,而且由于情景限制最多叉也不可能超过9,只需要往下层调用里传一个上级level就解决了。感觉起码光是写代码也花了20h吧,虽然写的也不多,肯定不到一千行,也没实现多少底层功能,有轮子都不可能自己造的,就当熟悉了一下python。如果可以每天写点代码也不错。

搭了个ftp服务器玩,是真玩明白了,总算把腾讯云那个云空间利用起来了,传文件很方便。telnet也自己搞了一下,没几天就被美国一个IP黑登陆了那个测试账号,明文发送账号密码果然不安全,赶紧给关了。

英语学习

托福单词过完了,歇一口气吧,接下来好好看论文和专业书。报名12月的六级再冲一次600试试。

超算比赛

组队,开了两三次会,学习基本的openmp和mpi并行编程,使用可能还有点小问题,把MPI和openmp几个基本函数都看完了,《IPP》那本后面一些应用例子还没看完。

从学校要到了服务器硬件支持,后面马上要开始在集群上测试hpl和后续的学习了。

工作

导生总算告一段落了,感觉和我们当时社区学院的导生还是差蛮多的。很多东西说不出来,学习需要集中注意力,工作总归是会分散精力和时间的。

2 运动健康副本

这学期想练引体向上,再不练就毕业了,能拉上5个了,明显能感觉到小突破

上旬12km,健身房开学才开门,只去了一次

中旬台风,健身4次,12km,健身不能五点多出门搞到八点还在宿舍洗完澡,效率太低。

下旬懒了,健身才去2次,跑了5km,有几天确实天气下雨不方便吧,剩下其实就少了那么几天,感觉就很不一样。

才一个月而且也还是有点随便,没太大变化,但能感觉很有精神,也有动力继续保持下去。

3 阅读写作副本

阅读

《科学之路》,这些大佬们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激励着我前进,让我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

“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卷积神经网络之父”……由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出贡献,Jeffery Hinton被中国计算机科学界和企业界所熟知。

杨立昆的科学之路,谱写了一段关于勇气的宣言。他为了知识本身求学,而不是文凭,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通过激烈的考试竞争进入名校不是科学成功的窄门。他广泛阅读,为他科学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特立独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便那件事在短时间里不被人看好。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低谷期,他寂寞地坚持,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人类社会,未来机器能思考吗?杨立昆的这部著作,讲述正是人工智能在我们面前崛起——这个历史上仅有的时刻发生的故事。真的是让人充满干劲。

听专业课老师提起上届大佬学长们的去向,有保研去复旦等名校的,有直接出国拿到CMU,纽约大学,加州伯克利等offer的,不由得再想起自己高中时曾有过很幼稚的出国想法,于是又重读了《大学之路》,想起吴军老师曾待过JHU在NLP方面的顶尖水平,不经再次憧憬起一个出国读博的梦想,只是一看每年6w以上美刀的学费就又被打回现实,默默安慰自己要向Jeffery学习,要为了知识本身求学,而不是文凭,更要像他一样用自己的经历去证明自己所相信的事物是不会因为他人看法而改变的。

电影

《HP3》把在家没看完的后半部分看完。

《SpongeBob》1.5h大电影,放松一晚上。

娱乐

《龙与少年游》江南的几篇散文又看了一遍,重新勾起了当年年少时的那股冲动。

​ 北京是座天圆地方的城市,只有经常站在北京的天空下你才能体会到这一点。

​ 有差不多两年我在上海工作,雇过一位来自北京的副总经理,那位兄弟不远千里南下与我同事,却在一周之后就递交了辞呈。辞职的理由当然有很多,其中一条是说上海让他觉得太压抑了,他带我来到窗口远眺,说你看,我在北京一眼能看到地平线,你走在上海的南京西路上,抬头只看见两侧锯齿般的天际线,和一道笔直的天空。

​ 想想确实如此,我初到北京是十八岁那年,如今车水马龙的海淀区那是还是郊区,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但你仰头西望,仍然可见南山幽幽九野浩然,天如锅盖地若棋枰。

​ 上海像个积木之城,给人巴比伦塔的奇绝感,北京城的建筑平摊在大地上,上面笼罩着滚远的天空。

​ 如今北京城里保存着“天圆地方”这个概念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日复一日周围的大厦向着天空中生长,仿佛茂密的竹林,似乎总有一天它们会长得跟天空接在一起。CBD区变得越来越像上海了,三里屯也不例外。

…..

​ 我大学的时候经常趁夜里留在颐和园中喝酒,踢着昆明湖的水,看着西边的地平线跟朋友聊天,那时我想去美国,觉得那里天大地大,很多年后我从美国回来了,才知道那里不过是一些城市。

曾经想来上海,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家伙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描写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就像他书里的故事总能深深打动我一样。直到今天再看他随笔中的那些文字还是不免被触动,或许就像江南老贼自己说的一样,“我之所以能写出那种被人追读的青春故事,并非我拥有比别人更加璀璨的青春,值得大书特书,而是我的青春特别普通,和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的青春一样。”

打动人心的总是最真实的那一部分。看他在北大的生活让人觉得那么真实,看他美国留学的经历和过程中的纠结也是一样真实,这份真实让我有勇气去把曾经有过的理想再擦擦干净。有心理学研究说一个人十三岁以前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他的一生,而我十八岁前都是在那个小城里度过的,所以也注定成不了贵族,但我要用我这一生去证明,别人说的什么”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全都是他娘的屁话。

4 人际交往副本

这个月一共跟老黄他们出去吃了三次饭,跑了两趟上财,中秋那天跑到复旦门口的川菜店小聚一下,感触颇多。

开小灶就在对面鸿基广场解决了。

5 生活习惯副本

有好几天早上一睡睡到八点,睡眠很不好,有两次明显感觉熬夜带来的影响,赶紧好好休息一下。

十一点前准时睡,五点半起床,这是下个月的重心。

6 其他计划副本

反思总结

第一件事,关于效率。

第二件事,关于睡眠。

第三件事,关于运动。

第四件事,关于学习。

第五件事,关于成长。

第六件事,关于出国。

第七件事,关于反思。

下月目标与计划

备考雅思:学好英语

ASC集群搭建:国庆加上之后再花一周的时间学习

期末考试:复习一个月的时间,每天一门课。


   转载规则


《9月复盘》 Henry-Avery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目录